实录“偿二代”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听保监会副主席详解
实录“偿二代”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听保监会副主席详解
6月12日午后,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以“‘偿二代’元年:中国保险业改革新起点”为主题展开,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对“偿二代”的执行状况及未来工作蓝图进行了阐述。接下来,且听小编为您梳理论坛实录中的精华内容!
【中国保险报记者 叶珏珑】
“偿二代”实施的情况怎么样
今年标志着“偿二代”正式推行的起始年份,前一年已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运行,整体表现相当积极。具体来看,它具备以下几大特点:首先偿二代监管规则第1号到第8号,它对行业风险的计量做到了全面且科学,其覆盖的风险范围更加全面、广泛、精确;其次,行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再者,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最后,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偿二代”制度推行以来,其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稳步上升。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持续优化业务布局,那些未达标的公司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在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往“偿一代”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往往业务规模越大,其资本金也越高。然而,当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业务质量上乘的公司,即便业务规模在扩大,其偿付能力也可能同步提升。
在国际影响力层面,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银行业遵循的巴塞尔协议,包括巴塞尔I、巴塞尔II、巴塞尔III,均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相较之下,我国推出的“偿二代”监管体系,在全球尚无统一监管制度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与美欧等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险业风险变化的新趋势是什么?
偿付能力监管机制,亦即保险行业的资本监管体系实录“偿二代”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听保监会副主席详解,目前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长期资金被短期使用、短期资金被长期占用的问题,信用风险的存在,跨行业并购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
多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偿二代监管规则第1号到第8号,尤其是寿险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长期资金被短期使用。此外,还存在一个矛盾现象,部分公司开展了一些中短期业务,负债期限较短,却将资金投入到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中,这构成了潜在风险。同时,还面临着资产荒的困境,难以寻觅优质资产,成为一大难题。
另一个实际问题在于信用风险日益显现。对市场而言,打破刚性兑付无疑是有益的,然而,保险行业同样面临着风险。这是因为该行业的资金大多流向了固定收益以及类似固定收益的产品。尽管所购买的债券信用等级较高,但问题仍有可能发生,这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保险公司面临跨界并购和新业态带来的战略风险与操作风险提升。在进行战略控制型投资时,若涉足不熟悉的领域,潜在风险将显著增加,这一点在评估偿付能力时亦需予以关注。
保险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尚不足以满足业务扩张的需求。经前期测试,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普遍处于监管资本的警戒线以下,这反映出它们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亟需得到加强。
某些其他趋势,诸如保险公司治理层面的挑战、股东层面的困境等,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同样显著。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依据行业面临的风险状况以及“偿二代”体系建设的进展,接下来的主要工作重点涉及以下数个方面:
加强监管体系的构建,力求其更加健全与科学偿二代监管规则第1号到第8号实录“偿二代”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听保监会副主席详解,这涉及对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修订。
第二实施“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制度。
第三阶段实施了风险管理评估的专项工作,该举措系我国监管体系中的首创,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好评。
第四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