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 正文内容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

admin15小时前人文地理4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参考范文在线英语学习形式探究在线英语学习形式探究在线英语学习形式探究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 第1张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地结合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微信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学习可以借助微信实现师生间的便捷的交流,从而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以微信为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微信;“从做中学”

在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新时期,新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了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评价和测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和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革新学生的学习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被现代技术大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学习时间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学时,学习空间也不局限于教室。移动互联网终端成为学习者主动获取需要知识、建构知识和分享知识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从外语文献中自动获取信息、语言的自动翻译等语言智能,是信息化时代国力的重要表现。在语言智能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主动权甚至领跑权,不仅需要加快发展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更需要语言科学和外语学家贡献智慧。

1“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习生态系统

教育,究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和提升只有在彼此的对话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角度来看,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真实(或接近真实)交流环境中使用英语,在“做中学”,才能实现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建构。互联网把人与人,人与信息,信息与信息连接在一起,从而提升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效率。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类社会活动。互联网扩展了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新颖的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在信息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节奏非常快,所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必须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主动地串联知识点,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互联网的“破坏性创新”,指的是它拥有解构和重构传统产业的力量。对于教育来说,互联网汇聚个体的力量和知识储备,是一种新的、强大的连接力量和组织方式,起到了“1+1>2”的效果。大学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主要由学生、教师、教学环境三种因子组成。

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教材、教育技术终端、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等。在学习生态系统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整个生态整体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使其保持动态和平衡的发展。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能力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当教师发现参与度低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不让一个学习者掉队。抓典型,树榜样,塑造一个良性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像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则是总导演,在宏观的课堂活动上进行分配和指导,并规范和完善学生的交际表达,增强学生的英语办事能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模式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成果,并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当前,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个性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挥。“互联网+教育”大趋势也让教学的关注点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变。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网络化的自主学习(E-),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而取得最优的学习效率和成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网络时代教师的五大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搜索(),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教会学生如何思考(think),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write)。这五大职责可以归纳为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了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以及信息安全和道德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更新速率,所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起到了直接而且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手段日趋信息化的今天,应将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答疑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得到有效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明显,也更为重要。

2.1“从做中学”理论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辅助者等,给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只有遵循这一核心原则,学生的学习才会以体验与探究为主要特色、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学习评价才更容易做到学习结构和过程并重。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认知水平:一种是现有的认知水平;还有一种是在获得有效地指导和协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即“最邻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进行协作,实现从课前的自主学习到课堂协作学习的过渡;在顺利跨越“最邻近发展区”实现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有助于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践发现,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与学习伙伴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取别人的经验、技巧、情感,形成自己新的结构化的知识或者经验、技巧等,是一种分析和组织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创新。

2.2“智慧学习”的平台:微信

微信是目前全球使用人数(超过八亿人)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软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的诸多功能,如朋友圈、公众号、群聊、生活服务,使其在众多的社交通信软件中成为一枝独秀,加速了中国人过上智慧生活的步伐。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指出,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在每天都会使用的微信功能调查中,朋友圈、手法消息和公众号排名前三位。在高度碎片化的生活节奏中,微信读书、微信运动这样的服务,正在让碎片时间增值。微信集中了固定的亲友人群,形成一个微型部落,既有公开性又有私密性。其显著特点在于及时的更新和便捷的交流。微信公众号推送,集合了图、文、视频、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学生对吸收的知识进行建构和创造性总结,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即实现了新的“意义建构”。在微信的班级群和小组群里,教师给予学生各方面的指导,如选题、结构设计、语言和技术方面。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的优势能够让师生间取得快速有效的沟通。在学生中间,也不乏一些编辑技术精湛和有创意想法的人,通过彼此的通力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合作学习。微信,作为衔接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课内)和线上学习(课外)的平台,拓展和延伸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习朝着自主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加深了师生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智慧”学习。

2.3有效的实施模式:翻转课堂

大学生的自学、自律和协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会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在教学评估方法上,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评估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内容、合作伙伴、合作方式,以及评估方法上。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和课堂表现做出评价外,学生之间,特别是一个小组里成员也要开展自评和互评。这一做法对合作的过程和成果更有约束力,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无论是课外的自主学习,还是课堂的交流活动,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既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个合作的项目,因此他们的参与热情普遍较高。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学习知识,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拓展练习。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班级群和小组群讨论并交流疑难点,完成教学的第一阶段,即“知识传授”过程。在课堂内,教师首先设计一个有争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思考问题,然后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这有利于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报告、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品表演和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语言和文化交流活动。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教学的关键阶段也是第二阶段,即“知识内化”过程。课后,学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对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创新性认识,并把这一成果出去,让自己从知识的接受者和建构者,进步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和传输者。

3结语

混合式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他们能渐渐明白学习是个人的终身行为,在学习中构建意义,既能获得快乐,又能获得成就感。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的书面提问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不能同时多人参与等缺点。通过网络进行提问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交流和反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通信平台给予学生更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加入微信交流群:************ ,请猛戳这里→点击入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全景资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qjnew.com/post/8877.html

分享给朋友: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范文” 的相关文章

澳洲内陆:地理绝境中的独特人文生存

澳洲内陆:地理绝境中的独特人文生存

澳洲内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宛如一颗被遗忘在世界角落的明珠,以其极端的地理环境成为了真正的地理绝境。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人类却孕育出了独特而坚韧的人文生存方式,展现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从广袤的沙漠到崎岖的山脉,澳洲内陆的地貌复杂多样,几乎囊括了地球上所有的极端地形。极端的高温和干旱,使得水资源...

地理隔离与马达加斯加独特人文形成

地理隔离与马达加斯加独特人文形成

在世界的广袤版图上,马达加斯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独特的人文形成,与地理隔离这一因素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交织,塑造了这个岛屿如今的多元与独特。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屏障的存在,使生物或人类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限制,从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遗传特征和文化特点。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南海域,...

地理变迁见证庞贝古城的人文兴衰

地理变迁见证庞贝古城的人文兴衰

庞贝古城,这座曾在古罗马时期熠熠生辉的城市,如今静静地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它的兴衰,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起落,更是地理变迁的生动写照。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既给予了它繁荣的机遇,也埋下了衰落的隐患。火山活动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主题,而庞贝古城恰恰处于火山...

地理环境对荷兰风车人文景观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荷兰风车人文景观的影响

荷兰,这片位于欧洲西部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风车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演,精心塑造着荷兰风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地理位置来看,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沿海,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常年的西风带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荷兰经常遭受暴雨和洪水的侵袭。在这样的气候...

地理环境对爱尔兰踢踏舞人文发展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爱尔兰踢踏舞人文发展的作用

爱尔兰,这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璀璨的爱尔兰踢踏舞文化。地理环境犹如一位无声的导师,在爱尔兰踢踏舞的人文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形方面来看,爱尔兰多山地和丘陵,广袤的草原和起伏的山峦遍布各地。这种地形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频繁地行走和跨越各种地形,腿部力量得到了...

地理因素与秘鲁印加文明人文传承

地理因素与秘鲁印加文明人文传承

秘鲁,这片神秘的土地,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在印加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印加文明的人文传承。从地理环境来看,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高山、峡谷、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交错分布。安第斯山脉的高耸入云,为印加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文明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