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 正文内容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admin18小时前人文地理6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第1张

学院介绍

自1984年开办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班以来,长安大学依托深厚的地学背景,发挥学科优势,致力于地理学、土地类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体系,已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2000余人。

2015年9月,经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我校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协商,共建全国第一个土地工程学院。2019年9月,面向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高教改革的现实需求,土地工程学院设置为我校二级学院,试点“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创建“交叉学科”的综合改革,开启了建设发展的新征程。

学院下设地理系、土地工程系、土地管理系(3系)土地新工科产学研究中心、土地学科联合培育中心、国际教育联合发展中心、土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心(4中心)。

现有地理信息科学、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地理学、土地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型)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先后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荷兰特文特大学等开展交流合作。2017年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建中美土地生态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至今,已经与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了四届全球创新(西安)论坛。2005年至今,与荷兰特文特大学和瑞典耶夫勒大学联合培养了土地领域的博士生4名,硕士生70余名。

现有教师60人(含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奖1人,校级师德标兵2人,校级优秀教师4人。正高级33人,副高级16人,博士生导师16人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30人。

自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子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3项,省部级公益项目、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12项;承担各级各类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国土空间规划、3S技术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3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第2张

现有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合作部等7个科技创新平台,榆林小纪汗等5个野外科学试验观测站和浐灞土体有机重构核心实验基地等6个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第3张

开设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面向全国国土、测绘、规划、交通等领域,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创新能力、德才兼备的地理信息科技人才,致力于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知名专业。

本专业1997年以地图制图专业为基础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专业开始招生,是全国率先试点开办该专业的高校,面向社会为自然资源、地理信息行业培养地理信息专业人才。2010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本专业以行业需求为驱动力,形成了以智能制图、遥感大数据、自然资源监测与服务为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为行业提供了高级人才和技术支撑。本专业在依托我校地理科学、测绘科学、信息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与土地、资源环境、地质、交通等专业紧密结合,具有交叉融合、理工并举的培养优势,为适应智能时代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学制3-6年弹性学制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

为推动土地科技创新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确保国家土地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人居安全,满足社会与行业对土地专业人才需求,教育部于2017年首次将土地整治工程列为新增本科专业。长安大学是该专业全国首批院校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土地工程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最为齐全的高校,在土地工程学科培育和创建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依托我校理工结合的优势,采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公共管理、土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新工科专业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培养掌握物理化学分析能力、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手段,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升土地质量为目标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监测等技能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类福祉。学制3-6年弹性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始建于1987年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国土资源部为满足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从而在西北地区较早批准设立的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2015年自设土地工程博士点。以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信息管理为特色,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行业。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能在各级政府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城建、房地产、教育科研机构、技术设计咨询单位以及相关行业从事地籍调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工程设计、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为国家培养土地类人才1000余人,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制3-6年弹性学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特色培养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第4张

学院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世界土地科技前沿,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抓手,开展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土地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为自然资源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和解决宜种健康的优质耕地、宜居宜业的建设用地、青山绿水的生态用地等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以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科学研究、高端科学研究平台、新兴交叉学科创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再创佳绩。

升学就业

就业实力

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去向集中在中铁、中建科工、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及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学院积极规划、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通过保送或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地理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香港城市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一步学习,为学生学业提升创造良好氛围,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43.75%。

就业特点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土地问题事关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从国家战略需求到行业发展,均需要土地专业的高科技创新人才,我院人才培养紧扣国家发展形势,服务国家战略,与生产、生活和生态密切相关,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更可以在应用配套工程技术方面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高质量耕地、人居安全的建设用地、环境友好的生态用地等土地供需矛盾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成为我国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校企合作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学院深化校企联动,与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深度合作,毕业生可优先进入集团工作,就业薪酬较高,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智慧国土的建设及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利用,相关单位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将愈发广阔。

加入微信交流群:************ ,请猛戳这里→点击入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全景资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qjnew.com/post/7833.html

分享给朋友:

“院闻其详 | 土地工程学院” 的相关文章

日本地理风貌如何塑造其独特人文性格

日本地理风貌如何塑造其独特人文性格

日本,这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人文性格。从地理角度来看,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成为了日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海洋的广阔无垠赋予了日本人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他们能够接纳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善...

地理气候如何催生傣族泼水节人文习俗

地理气候如何催生傣族泼水节人文习俗

傣族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泼水节更是闻名遐迩。这一盛大的节日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理气候因素对人文习俗的催生作用。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地区,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 2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泼水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阿尔卑斯山区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活

阿尔卑斯山区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活

阿尔卑斯山区,那宛如仙境般的地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从地理环境来看,阿尔卑斯山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它的雪峰连绵起伏,仿佛是大自然用冰雪雕琢而成的艺术品。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高达 4810 米,常年被皑皑白雪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

地理因素与秘鲁印加文明人文传承

地理因素与秘鲁印加文明人文传承

秘鲁,这片神秘的土地,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在印加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印加文明的人文传承。从地理环境来看,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高山、峡谷、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交错分布。安第斯山脉的高耸入云,为印加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文明免受...

地理气候与壮族歌圩人文习俗的形成

地理气候与壮族歌圩人文习俗的形成

壮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而歌圩作为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人文习俗之一,其形成与地理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地理角度来看,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这些地区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流相对较...

地理气候对藏族雪顿节人文活动的影响

地理气候对藏族雪顿节人文活动的影响

藏族雪顿节是藏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丰富的人文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地理气候作为这一节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对雪顿节的人文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从地理角度来看,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等地区,这里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藏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