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文稿:【党员课堂】刘智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宣讲家文稿:【党员课堂】刘智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现在,为什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025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怎么理解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这既有客观原因,比如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也有主观原因,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党性不强,不遵守党的纪律。所以,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是“风腐同查同治”,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一、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5年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具体来看。
第一,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月9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党的二十大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个永远有多长,只要我们党还在执政,就永远抓作风建设,直到党员领导干部形成高度自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真正化风成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巡堤检修、培土加固。要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决不允许旧弊未除、新弊又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讲家文稿:【党员课堂】刘智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向“四风”不懈斗争,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风积弊还没有根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地方“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玩起“障眼法”、打起“游击战”,公款吃喝从豪华饭店、内部食堂转向企业办的高档小区一桌餐、一桌席,不吃公款吃老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有些问题依然以变相和地下的状态存在着。比如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请客吃饭问题依然存在,公开的宾馆、饭店不敢去了,就转入机关食堂、私人会馆、私人别墅等地,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一些干部、老板就通过这种场合勾兑感情、进行利益交换。还比如,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私利的问题依然存在,包括名酒、名烟、名茶、玉石、虫草等都被用来讨好领导、打点关系,送字画、工艺品、文物等‘雅贿’问题也依然存在”。
2025年1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200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410人。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据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2019年至2021年,王东霞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期间,为应付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花费财政资金249.62万元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集中在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
2024年,北京市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905人,处分801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69人,处分305人;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153起。2025年1月至2月,北京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34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4人,其中局级2人、处级41人、科级及以下191人。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方面,查处问题主要集中在“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7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方面,查处问题主要集中在“违规收送礼金和其他礼品”“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等宴请”“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方面,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数分别为113人、43人、14人。
第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也就是说,我们党要想实现长期执政,就要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样,才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反之,则会失去群众基础。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对于我们党来说,因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概括来说,主要是三个,一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二是国民党的溃败,三是历代统治集团的消亡。我们要时刻警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中央清醒认识到,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如果任凭腐败蔓延,就会丧失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甚至亡党亡国。苏共就是因为管党治党不严,脱离群众工作路线,导致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丢失了政权。总结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可以说,若执政党的作风败坏,失去了群众基础,就不可能实现长期执政。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我们党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人心向背事关重大,失去了民心,党就有危险。无论是苏联解体,还是东欧剧变,内因是关键。也就是说,一个政党如果作风优良、民心所向,那外部力量是无法把它推翻的。所以,能够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红楼梦》第七十四回里,贾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说过一句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作风败坏必致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领导干部一旦沾染“四风”,就必然去搞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也就是说,党员领导干部要注意身边的小事小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端倪,后面一般都有更严重的问题,‘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很多领导干部一开始都是打擦边球,破坏八项规定,最终演变为大问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都是从作风问题开始的,也是从作风问题暴露被抓的。比如,山东省政协原常委、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孙亮,在2014年1月至2022年先后多次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礼金;无偿借用私营企业主车辆;多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接受宴请和娱乐活动安排。2024年,孙亮以贪污受贿罪一审获刑14年半。玉林市委原书记莫桦,在2013年至2023年多次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礼金、高档酒水等;多次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在私人别墅、公司内部食堂、酒店等安排的宴请;多次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携亲属到南宁市、玉林市等地旅游;长期无偿使用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车辆。2024年1月,莫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第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并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最为重要。一方面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这是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显著区别;另一方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因此,党的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我们党一直强调真抓实干,没有真抓实干,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不到今天。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比如,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化风成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在深圳调研期间,车队累计行程150多公里,途经市区多条主干道,沿途不封闭任何道路,车队与公交、出租车、私家车并行。不少深圳市民在路上近距离偶遇习近平总书记的车队。一位市民在微博里说:“巧遇习总书记车队,警用摩托有闪灯无警笛,中巴未拉窗帘。看来,不封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致敬!”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周末来看杜鹃花展的数百名游客惊喜地与总书记不期而遇。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北省阜平县考察调研。出发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调研时不许安排,不能导演,原汁原味,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保证听真话看实情,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去部队调研,我要求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办,具体活动方案我亲自审定,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扰民。”“下部队,我要求不搞特殊化。最好就吃战士灶,战士吃什么我吃什么。”作风好不好,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里。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50次、151天,从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到工厂车间、边关哨所,每次都是轻车简从,察实情、重实效;出国访问28次、191天,遍布五大洲52个国家,每次出访都严格做到切实精简随行人员,日程安排紧凑合理,并且严禁随行人员收受驻外使领馆任何馈赠。
关于教育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方面,我是很注意的,也算是谨小慎微,遇事三思而后行,做事情总要想想有没有触犯哪条规矩。我常常想,受全党同志信任,我担任了党的总书记,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按党章办事,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有的远亲我也不熟悉,但他们打着我的旗号在外面谋取利益,只要知道了就坚决制止,违法了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们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这就是小切口、大成效。”2018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好转。”
(二)作风建设怎么抓
以制度规范强化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一步建章立制工作要在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要制定就要制定好,制定了就要坚决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党委要负主体责任。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强调党委负主体责任?是因为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现在,有的党委对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力,有的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每年开个会、讲个话,或签个责任书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就是推卸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是什么?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宣讲家文稿:【党员课堂】刘智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也就是说,此次学习教育的重点人群是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为什么年轻干部是重点?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年轻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考虑少,只讲个人奋斗,遇事先替自己打算,对升官发财考虑多;有的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一路顺风顺水,一朝身居“高位”,就开始飘飘然,在恭维奉承下放松警惕,在觥筹交错中迷失自我,掉入“围猎”者精心设计的陷阱;有的工作作风庸俗,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熟悉,团结同志靠吃喝拉拢,招商引资在酒桌上解决,甚至甘于给老板站台;有的追求低级趣味、缺乏自制能力,“八小时”外生活不健康,沾染上“黄赌毒”等不良嗜好,为了包养情人、偿还赌债、筹措毒资,不惜铤而走险,贪污挪用或索贿受贿,陷入恶性循环。对年轻干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抓紧解决,坚决斩断“前腐后继”的代际传递。2022年3月1日,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一些领导干部做事动机并不那么纯正,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为了获取升迁资本,重显绩轻潜绩、重面子轻里子,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的为了迎合上级、讨领导欢心,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有的有了一点成绩,就伸手向组织要回报,如果三五年没有动静就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大家一定要牢记创造业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群众观念扭曲的五种表现:有的干部疏远群众、脱离群众,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不愿和群众打交道,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霸气十足、颐指气使。对这些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肃查处,否则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对于新提拔干部,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对新选拔的年轻干部,凡是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一律从严查处,出现此类问题要一票否决,典型的还要予以组织处理”。对于关键岗位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因为现在各级“一把手”腐败问题仍屡有发生。
最后,我们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结束今天的内容。2025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