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地理 > 正文内容

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

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练习,本质上是一种借助数学方法进行计算的学科活动。它旨在从数量角度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通过计算的方式,能够更精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是我为各位准备的学校化学计算题目练习,诚挚邀请大家阅读借鉴,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中考化学复习阶段,我们重点关注学校化学计算题型的训练(一):涉及化学式的计算。用元素符号来描述物质构成的式子,我们称之为化学式。本学问块的核心在于把握该概念,领会其内涵,同时深入理解化学式中各个符号和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间的数学联系。首先,需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即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借助化学式,我们可以推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反之,亦可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在计算时,需注意化学式前的数字(即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元素符号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是乘法关系,而非加法;而在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数字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则是加法关系,而非乘法。例如,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五水合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分子量为564,其中铜的原子量为64,硫的原子量为32,氧的原子量为16,氢的原子量为1。因此,五水合硫酸铜的分子量可以表示为564+32+164+5(12+16),即5160+518,等于1250。在宏观层面,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而纯净的化合物具有稳定的成分比例,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例。计算的基础在于各元素质量的比例,这一比例等同于在微观层面,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不同原子的数量与其相应原子量的乘积之间的比率。

3、。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由此可知Fe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21,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19,氧化铁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为112.48,氧化铁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除以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0.7,即氧化铁中氧的质量分数为70%。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宏观上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每个分子中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例如,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w(N)等于100%,即35%(二)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根据化学式计算练习的答案,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式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它不仅揭示了物质在性质上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身份,而且还揭示了物质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即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 第1张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质的质量关系,这一关系不仅涵盖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数量比,而且是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方法,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题型。在此基础上,我们需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内涵,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微观层面上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关系。在二氧化碳由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二者间的关联可由以下化学方程式体现:2CO与O2反应生成2CO2。其中,微粒比为2:1,质量比为28:32,即83:88(74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6(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加3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88(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由此可知,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展示多种量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对于解答化学方程式中已知与未知条件的隐含信息至关重要。这些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充当了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构成了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

在方程式中,所涉及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指纯净物质,杂质物质不得用于计算。若遇到杂质物质,需将其换算为纯净物质的量,然后方可将其代入方程式中,并依据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纯净物的重量等于不纯物的重量乘以纯净物的质量占比。举例来说,若含有75%Fe2O3的赤铁矿石重20吨,那么可以提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解答如下:在20吨赤铁矿石中,纯Fe2O3的重量是20吨乘以75%,即15吨。设提炼出的含杂质4%的生铁重量为x吨。根据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摩尔比为160:112,可以列出方程式160/112=15吨/(1-4%)x,解得x=12.5吨。这是中考化学计算题中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种题型总结。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示,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

这一理论不仅阐述了物质在本质上的变化联系,明确了哪些是反应物,哪些是生成物,而且还揭示了物质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具体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以及微粒数量的对应关系,这些内容构成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基础题型,涉及对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行计算。为了准确解答,必须深入领会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同时把握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微观层面及质量方面的相互联系。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之间的关联如下:2个一氧化碳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其微粒比为2:1,质量比为2:28,体积比为2:2(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56+32等于88。由此可知,化学方程式能够展现出多种量的关系,包括微粒数、质量和体积等。

7、在化学方程式的解答过程中,我们需关注那些涉及已知与未知隐含条件的关联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这些条件充当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桥梁,构成了解题的基础和依据。2、在化学方程式中,所提及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指纯净物质,而不纯物质则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的计算。在遭遇杂质成分时,我们必须先将杂质转换为纯净物质的等量,然后才能将其纳入方程式中,依据质量比例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公式表明,纯净物质的质量等于杂质物质的质量乘以纯净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以含有75% Fe2O3的赤铁矿石20吨为例,可以炼制出含杂质4%的生铁,其质量为多少吨?解答如下:20吨赤铁矿石中,纯Fe2O3的质量是20吨乘以75%,即15吨。设炼出的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其中Fe2O3的摩尔质量为160根据化学式计算练习的答案,CO的摩尔质量为28,可以得出15吨Fe2O3(1-4%)的计算结果。

8、x等于12.5吨,进行过量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质量计算,其根本原则是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这一概念,意味着只有那些实际参与了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才应被纳入计算范围。在一些计算题目里,当提供两种反应物的质量,要求计算生成物的质量时,我们必须思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全部参与了化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考范围需要更加广泛。现有氢氧混合气体总量为20克,置于密闭容器内燃烧后,生成18克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分析正确:(A)氢气10克,氧气10克;(B)氢气2克,氧气18克;(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 第2张

在氢气与氧气混合燃烧的过程中,二者质量的比例关系需要被测定并加以对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可知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即1:8。这意味着,若氢气质量为1克根据化学式计算练习的答案,则所需的氧气质量为8克;若氢气质量为2克,则所需的氧气质量为16克。在本题中,若生成18克水,则可以确定参与反应的氢气质量为2克,氧气质量为16克。因此,选项(B)和(C)均有可能成为正确答案。若选择(B)方案,将剩下2克物质,这表明氧气并未参与化学反应;而若采纳(C)方案,则会有2克氢气剩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和(C)。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在已知两个量时,计算应基于较少的那个量(即不足的量)。4. 在进行多步反应的计算时,首先从某个化学反应中获取质量数据,随后以此数据为基础,对另一个或数个化学反应进行连续的量值计算,最终得出最终化学反应的量,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作多步反应的计算。

计算所需锌的质量,使其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能够与12.2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到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关于水的不同形态的认识,其中准确的是:A. 在气态、液态和固态这三种形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本质是相同的;B. 气态水分子的质量相对较小,而液态和固态水分子的质量则相对较大;C. 气态水分子持续进行运动,但液态和固态的水分子并非完全不运动;D. 气态水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而液态和固态的水分子之间则没有这样的空隙。考点涉及物质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转化,以及如何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特性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专题要求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探讨。

分子处于动态之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这些空隙随水的状态变化而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本质并未改变。分析如下:A、水在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下,区别仅在于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分子本身保持一致,A选项正确;B、水在气、液、固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由于分子间空隙的改变,而非分子质量的变化,B选项错误;C、水分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C选项错误;D、水分子间存在空隙,且状态不同导致空隙大小各异,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分子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水在气、液、固三种状态下的性质。2. 被蚊子叮咬后,皮肤通常会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蚊子在皮肤内分泌的酸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对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以下关于甲酸的说法中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错误的是:

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属于有机物范畴。甲酸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碳、氢、氧在甲酸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2:2。碳、氢、氧在甲酸中的质量比为6:1:16。这些内容涉及原子的数量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元素养量比的计算。在分析甲酸时,需要掌握有机物的概念、分子构成、原子个数比以及元素的质量比。根据以上分析,选项B中的叙述不完整,因此是错误的。

加入微信交流群:************ ,请猛戳这里→点击入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全景资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qjnew.com/post/3620.html

分享给朋友:

“初中化学计算题训练.docx” 的相关文章

日本地理风貌如何塑造其独特人文性格

日本地理风貌如何塑造其独特人文性格

日本,这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人文性格。从地理角度来看,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成为了日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海洋的广阔无垠赋予了日本人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他们能够接纳来自不同文化的影响,善...

探秘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人文地理画卷

探秘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人文地理画卷

安第斯山脉,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南美洲的西部,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画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无数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学者前来探寻。从北到南,安第斯山脉穿越了多个,每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特色。在哥伦比亚,古老的印加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印加帝国的...

长江流域:地理滋养下的璀璨人文脉络

长江流域:地理滋养下的璀璨人文脉络

长江,这条亚洲第一长河,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中国大地,滋养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人文。它的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孕育了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人文脉络。从青藏高原的雪山之巅奔腾而下,长江穿越了高山峡谷、平原丘陵,流经了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在这漫长的旅程中,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孕育了多样的文化。...

地理隔离与马达加斯加独特人文形成

地理隔离与马达加斯加独特人文形成

在世界的广袤版图上,马达加斯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独特的人文形成,与地理隔离这一因素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交织,塑造了这个岛屿如今的多元与独特。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屏障的存在,使生物或人类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限制,从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遗传特征和文化特点。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南海域,...

非洲大裂谷:地理奇观与人文发展轨迹

非洲大裂谷:地理奇观与人文发展轨迹

非洲大裂谷,宛如地球表面一道深邃而壮观的伤疤,横跨东非大地,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地理奇观和丰富多元的人文发展轨迹。从地理角度来看,非洲大裂谷堪称世界奇观之一。它北起红海,南至莫桑比克海峡,纵贯非洲东部,全长约 6400 公里,宽度从几十公里到 200 公里不等。其地势落差巨大,两侧悬崖峭壁林立,谷底则是...

地理条件影响下的印度恒河人文文化

地理条件影响下的印度恒河人文文化

印度,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恒河宛如一条生命之线,贯穿其中,其地理条件对印度恒河人文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从地形来看,恒河流域广阔而平坦,多为冲积平原。这种平坦的地形使得交通相对便利,人们的交流与往来更加频繁。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人口聚居地和繁华的城市。城市如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