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剩余价值学说
事业单位——剩余价值学说
华图教育为广大考生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剩余价值学说》这一学习资料,旨在助力大家顺利通过事业单位的备考之路。
事业单位的考试反映出,各地此类考试的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以2018年为例,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因此在政治科目中,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尤其需要考生给予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核心内容——剩余价值学说——更是重中之重。这一理论下的题目数量颇多。在此,小编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剩余价值学说中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相关知识。
剩余价值
在先前的商品经济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商品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实际上,劳动力同样可以被视为一种商品。例如剩余价值学说,一个资本家以100元的价格雇佣了一名劳动者,该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300元的收益。在这其中,这300元代表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而100元则构成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商品的这两个属性与普通商品的属性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往往难以同时获得,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产生价值,还能带来额外的价值增值,比如200元,这部分价值即资本家所拥有的剩余价值。这200元原本是由工人创造事业单位——剩余价值学说事业单位——剩余价值学说,然而却无偿地被资本家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就是工人所创造、资本家无偿占有、超出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
若资本家支付工人每日40元薪酬,而工人每小时能创造10元价值,那么资本家至少需工人工作4小时方能避免亏损;超过这4小时,资本家才有盈利的可能,工人也才得以赚取自己的工资。因此,这4小时被定义为必要劳动时间。但资本家不会仅满足于此,他还会要求工人额外工作4小时,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剩余价值。于是剩余价值学说,这额外的4小时便被称作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历来都极为贪婪,因此这四小时的额外劳动时间显得不足。为了促使工人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便是在生产技术尚未充分发展的时期,资本家也会迫使工人加班,额外工作两小时。这额外的两小时,是在彻底增加工人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所获取的剩余价值,故称之为榨取绝对剩余价值。这里的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剩余价值学说,通过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进而无限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科技革命之后,具有远见卓识的资本家们普遍采纳了先进技术。当先进技术被广泛采用后,工人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每小时能够创造出20元的价值。因此,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至2小时。同时,工人为了反对加班,会发起罢工,这不利于资本家继续剥削。因此,工作时间被限定在8小时。然而,资本家仍然渴望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技术革命恰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至2小时,而剩余劳动时间则从原来的4小时增加至6小时。如此一来,在保持劳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即在维持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产生了额外的剩余价值。
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均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加大剥削
区别: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需要延长劳动总时长,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以技术革新为基础,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必须减少必要劳动的时长,同时保持劳动总时长不发生改变。
选择题部分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解析:A选项体现的是对绝对剩余价值的攫取,B选项则涉及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取,C选项与题目要求无关,D选项是正确答案,因为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的攫取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取,都离不开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