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普法 |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联系与区别
今日普法 |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劳务合同
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之间,所订立的以提供劳务为协议核心的合同。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仅相差一个字,然而它们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却截然不同,这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导致混淆。今日,让我们共同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
1.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涉及的主体具有明确的规定,其中一方代表雇主,即用人单位,而另一方则是必须具备劳动资格和能力的个人,即劳动者。劳动者需满足劳动年龄的要求,并具备从事劳动的体能。至于用人单位,它涵盖了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各类机构请写出协议书,劳动合同的区别?,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实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劳务合同
劳务关系是民事关系范畴中的一员,它涉及的是在平等民事主体间,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给予相应报酬,由此产生的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劳务关系的建立主体种类繁多,并不局限于特定类型,既可以是法人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自然人之间的交往,甚至可以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结合。劳务关系的构建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解决就业难题有着显著的好处,因此,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提供劳务者的主体资格时,相较于劳动关系主体的要求,并未设定过于严苛的标准。
2.主体间隶属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之后,劳动者在行政管理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作为该单位的组成部分,劳动者不仅需提供劳动,还需接受单位的管理,积极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工作过程中遵从并配合单位的人事调度等安排。
劳务合同
在签订劳务合同后,双方形成的劳务联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无需成为接受劳务一方的组织成员。提供劳务的一方承担着提供服务的责任,而接受劳务的一方则需依照合同约定,向提供劳务的一方准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联系(财产联系),并不涉及行政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劳务关系各参与方之间所展现出的联系今日普法 |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在现实操作中显著地呈现出“临时性”和“短期性”等特征。
3.报酬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所得的多少取决于所付出劳动的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这一约定需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商定,同时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等相关强制性要求。
劳务合同
报酬标准参照劳务市场行情设定,由合同双方共同商定,国家并无强制性的规定要求。支付手段通常包括一次性发放或分阶段逐步支付。
4.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资关系接受劳动法规的规范,劳动法规是社会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劳务合同
在劳务合同所确立的劳务关联方面,适用民事法律的规定进行调控,该关系归类于私法领域,确保对相关当事人权益的公平对待。
5.承担法律责任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双方劳动关系后,劳动者便成为企业的一员,代表企业执行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若因劳动者自身原因造成需承担法律责任的结果,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雇主单位应承担主要责任。
在签订劳动合同并确立劳动关系之后,一旦发生未履行或违法履行合同的行为,不仅需要承担包括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内的民事责任,还需面临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例如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等。
劳务合同
在劳务关系之中,通常情况下,负责提供劳务的一方需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司法领域,当劳务合同引发的劳务纠纷出现时,若合同双方未遵守合同条款,便可能面临违约或侵权等民事责任的后果,通常不会涉及行政责任。
6.法律干预程度不同
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之后,鉴于双方存在行政上的从属关系,其主体地位存在不平等现象。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合同法》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条款,明确了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的各项责任今日普法 |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包括缴纳各类保险金、设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定最高工作时间等强制性责任请写出协议书,劳动合同的区别?,法律对用人单位的干预力度较大。
劳务合同
劳务关系本质上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因此,我们遵循私法自治的原则,高度重视当事人表达的真实意愿。在合同自由的前提下,双方可以进行深入的协商,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对其干预的程度相对较小。
7.伤亡事故后果处理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者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后,一旦在工作中遭遇意外伤害,只要非故意行为导致,即便是因为过失违规操作,也应视作工伤。在工伤事故的赔偿问题上,遵循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便雇主无过错,亦需对受工伤的员工进行赔偿。
劳务合同
在提供劳务活动期间,若劳务提供者不幸遭受人身伤害,通常情况下,需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请写出协议书,劳动合同的区别?,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责任归属,即由有过错的一方负责赔偿,而不属于工伤范畴。换言之,若伤害事故完全是由于劳务提供者的过错(无论是故意还是疏忽)导致的,那么责任应由劳务提供者自行承担。事故发生时,若劳务关系双方均存在过错,则应各自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若双方均无过错,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在个人劳务关系中出现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民法典》第1192条的规定,提出侵权损害赔偿的要求。
8.纠纷解决程序不同
劳动合同
若劳动合同引发争议,需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未经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直接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是民事合同范畴的一部分,受民法和合同法规范,若出现争议,无需先进行劳动仲裁,可径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法律保护时效不同
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的保护期限通常为一年,若因劳动合同引发争议,需在一年有效期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持有异议,可在接到裁决书后的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劳务合同
劳务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其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若因劳务合同产生争议,必须在三年有效期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供稿 洪 帅
编辑 潘诚峰
校对 李 辉
核发 彭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