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尹健
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家领导人指出,强化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紧密围绕维护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群众意识与群众情感,持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人民群众是党赖以生存和取得胜利的根本。自党的成立之初,我们党便将致力于为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就培育出了“白天穿着草鞋投身革命,夜晚踏上山路走访贫苦农民”的优良传统。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湖南汝城县的沙洲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位女战士在徐解秀老人家中暂住。离别之际,她们毅然决然地剪下了自己仅有的那床被子,割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感慨万分,她问:“什么是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就是即便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会毫不犹豫地剪下一半分给最需要帮助的百姓。”在延安那个年代,党组织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将其明文写入党章,突出指出共产党“这个队伍”的宗旨是“完全为解放人民而存在,彻底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并要求党员干部“将自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从而营造出了“公仆形象鲜明,官员形象淡化”的景象,最终以延安的优良作风战胜了西安的不良作风。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党紧密团结亿万民众,共同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业绩。历经百余年,我们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归功于党的引领和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切均源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紧密的血肉联系。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于与民众保持紧密联系,然而,一旦执政,党面临的最大风险便是与民众疏远。在改革开放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党与民众疏离的风险相较于以往显著上升,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之所以强调全党必须经受“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的根本原因。自新时代以来,以国家领导人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定加强作风建设,其根本目的正是基于此。中央八项规定旨在“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同群众联系”。国家领导人强调,工作作风的问题绝非微不足道,若不果断纠正这些不良风气,任其蔓延,将如同无形之墙,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导致我们党根基动摇、血脉断绝、力量削弱。近年来,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与群众观念均有所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亦愈发紧密,然而,其中亦存在若干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干部与群众保持距离,远离基层,“向上级汇报多、深入基层少、与群众疏远”。他们不愿与群众互动,担忧与群众接触可能引发麻烦,害怕交流难以脱身,亦担忧为群众服务会带来繁琐。部分党员干部缺乏群众工作能力,无法与群众有效沟通、共坐一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诸如此类问题。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置若罔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否则将损害党的权威与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原则。党的基础深植于人民,其生命力和动力源自人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显著不同的鲜明特征,我们必须始终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将人民利益置于最高无上的位置。坚持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这一理念彰显了党的信念追求、本质属性、根本宗旨和初衷使命。必须坚持发展目标为了人民、发展动力来自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持续促进全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显著和实质性的进步。应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视为最重要的政绩标志,以为民众办理和实现的好事实事数量作为衡量政绩的关键尺度。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他们所掌握的权力、所担任的职位,均系党和人民所赋予,旨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仅能用于造福民众。他们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切实做到在任期间,为当地带来福祉。
踏上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征程。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以中国特有的现代化模式,全面推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密团结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需要强化群众意识,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主动向群众学习,汇集群众中无数“诸葛亮”的智慧,探索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难点和堵点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优化群众参与决策的途径,细致开展调查研究,真挚地聆听群众的呼声、切实地体现群众的意愿、深切地关怀群众的困苦,切实发掘群众面临的问题、有效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全面地归纳群众的经验,确保制定的政策和措施贴近实际、契合群众的愿望与需求。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擅长运用网络渠道洞察民众需求,完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贯彻网络群众路线。
始终坚守公仆的初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干部则是人民的仆人。作为仆人,首要之务是公而忘私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绝不能存有私心杂念;其次,要心系百姓,摒弃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这是天理人情。这种角色定位不容混淆。无论党员还是干部,他们肩负着服务人民的职责和义务,绝无高高在上的权力。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抵制和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倾向,持续纠正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避免出现因脱离群众而导致最终失去群众支持的情况。只要党的作风端正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人民群众的心情就会舒畅,党和人民便能共同面对困难,共度时艰。党员领导干部需强化党性锻炼与道德修养,准确辨析公私、义利、是非、苦乐之间的界限,率先实践廉洁自律、勤勉工作的精神,坚决摒弃特权观念与行为,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同心同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公仆,凭借优良作风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塑造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