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 “舌尖上的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的高度关注。从频繁曝光的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到令人担忧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再到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对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农户缺乏科学种植养殖知识,为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忽视了农产品质量。一些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超量使用高毒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产品生产环节分散,监管难度大。众多小规模农户生产方式难以统一规范管理,使得监管部门在源头把控上存在诸多困难。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选用劣质原料,甚至违规添加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了质量安全风险。
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多管齐下。
加强宣育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向农户普及科学种植养殖知识,提高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可以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利用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优先选择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农产品。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实后盾。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是关键举措。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网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验检测,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坚决不准上市销售。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增加抽检频次,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和交叉地带。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不可或缺。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等方式,就能获取农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